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文学与传媒学院2024年领导班子工作总结
发布人:张良斌  发布日期:2025年04月29日

2024年,文学与传媒学院在学校党委、行政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突出党建引领,践行“追求卓越、臻于至善”的特色质量文化,深化“三全育人”“五育并举”,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本科教育教学核心地位,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一定成绩。

一、2024年党建和事业发展情况

(一)坚持政治引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持续推进

一是政治建设持续加强。贯彻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全年组织学习33次,中心组理论学习13次,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12次。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开展廉洁教育和警示教育,以党的纪律建设为着力点推动学院党的建设质量不断提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对青年教师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发展接收2名青年教师为预备党员,培养学生入党积极分子114人,发展学生党员41人。组织毕业生党员开展“初心如磐再启新程”学习教育系列活动,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完成率100%。推荐优秀共产党员1名、优秀党务工作者1名。

二是深化“三全育人”工作。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成果优势,持续推进“一院一品”“一支一特”品牌建设。举办“闵子骞与孝文化研讨会”和“数智变革与新闻传播教育创新发展”学术会议。出版学术专著1部,发表教科研论文10余篇。主办以“习传统文化,扬东方智慧”为主题的“青春思政课暨第十一届民俗文化节”,组织杰出校友周康乐老师、优秀学子王银双、代雅琳参与青春思政课活动等。加强对学院“创意写作中心”“影视工作室”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和维护,推出系列优秀学生作品。开展毕业生文明离校宣传教育,举办优秀毕业生座谈会。2021级汉语言文学班获得“在安徽省第七届校园读书创作活动中书香班级”,3名学生荣获安徽省“学生读书标兵”。

三是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火墙”。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推动意识形态工作2次,将意识形态工作部署与信访工作、学生安全稳定工作有机融合。针对省委巡视巡察、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反馈问题、民主生活会查摆问题,学院党委始终高度重视,及时整改到位。严格落实听课制度,对于课堂教学语言不规范现象及时警示;严格落实形势报告会和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等一会一报制度;严格执行新闻稿件发布三审三校制度,定期开展网站新闻排查;对选用教材认真审查;落实社团指导老师制度,指导老师指导审批学生社团活动开展;加强图书资料室管理;加强学院宣传栏、宣传标语的把关,2024年11月,依托党建标识排查工作,再次对宣传栏进行排查,未发现错误导向内容。对微信群和QQ群实施动态更新登记,开展校园新媒体排查备案,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全年开展意识形态工作专项排查4次。切实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火墙”。

四是传承弘扬孟二冬精神。开展孟二冬精神传承弘扬系列活动,举行孟二冬逝世十八周年追思会,邀请孟二冬教授夫人耿琴女士开展师生座谈活动,举办《不朽的师德——孟二冬》读书分享会,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培育良好校风学风。为25届考研学子加油助力,开展“言志研途·共赴未来”考研暖心系列活动。依托孟二冬志愿服务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开展赴周边乡镇中小学志愿支教活动;与微风传媒对接,前往街道社区,开展对接帮扶与志愿活动等。

(二)坚持高质量发展,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一是不断丰富专业内涵。邀请北京大学程郁缀教授等十余名知名专家、学者作专题学术报告,提供专业建设咨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完成新增学士学位授权专业评估,数字内容生产与传播微专业招生全面启动,新闻与传播硕士点建设及校级重点学科申报有序推进。获批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1项,获批校级质量工程项目3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发表教科研论文10余篇。

二是持续推进审核评估。完成学院办学优势、育人特色凝练,遴选实习实训基地、优秀毕业生、优秀教学案例,开展近三学期教学相关过程材料考核。完成审核评估校内自评。开展教学能力提升“人人过关”行动。加强教学资源建设,优化办学条件,投入80余万元对非线性编辑实训室和部分教室进行环境改造,完成教学楼三楼公共区域文化长廊建设。

三是推深做实“4510”校地联合科创行动。横向项目经费累计到账101.18万元,完成成果转化2.86万元。完成校企合作共建教材1部。举办“闵子骞与孝文化研讨会”和“数智变革与新闻传播教育创新发展”学术会议。与中共宿州市委宣传部等举办共建座谈会。与宿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等十余家企事业单位签订实习实训基地协议。赴宿州市周边关湖村、皇藏峪、灵璧县开展实践教学等。

四是不断提升育人水平。举办“习传统文化,扬东方智慧”青春思政课、法律故事征文比赛等活动50余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举办第十一届民俗文化节。校级双创项目立项16组,结项16组;三下乡优秀团队5组。24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87%,最终就业率92%。21人考取研究生、国家公务员或选调生。22名同学获评省、校优秀毕业生,126名同学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或校优秀学生奖学金,201名学生获助学金,70名学生获“三好学生(标兵)”称号。2个班级获优良学风班,15个宿舍获校文明宿舍,27名同学获优秀个人荣誉。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学用结合不够紧密。学习形式较为单一,对内涵和精髓领会得不深不透。聚焦学校“两个建成”目标任务,在推进传统人文社会学科转型升级,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等方面顶层设计不足。

二是“一融双高”建设未落细落实。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存在弱项,先锋示范作用不明显;学生党支部在培养、教育、管理党员方面存在薄弱环节。

三是党建工作特色创新不足。未能充分利用文学与传媒学院的特有专业优势与教师资源,没有很好地突出文传特色,党建工作经验成效总结、凝练、宣传等方面有欠缺。

2025年,文学与传媒学院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强化理论武装,提升政治素质,锚定“一融双高”,传承弘扬孟二冬精神,为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贡献自己的智慧力量!

快速导航